人老了以後,再回味過去,通常會變得太美好,或更辛酸
因為會加料,加一些你小時候也不知道的料,加一些社會學的料,東加一點西加一點...

流浪作家舒國治說:
50年代大家過得清苦,我家偶爾要借點錢,但我們小孩子不會覺得
那情況應該是大人每天為錢皺一點眉頭,衛生麻將仍是要打的

看到一篇聯合報的專訪
當年在世界新專電影科同學的舒國治和余為彥,都曾是電影狂熱分子
各自離開電影、行走人生卅餘載之後,各自以電影之外的技藝安身立命
半百之後再見,兩人互稱:余先生、舒先生,有種老派名士況味
乾瘦、簡樸的舒國治此生鮮有正職,現卻以「晃盪」闖出名號
是代替讀者實現流浪夢想的作家,他從不按牌理出牌,在余為彥得獎片中演個植物人,還真像樣
幹過電影導演兼製片的余為彥熱愛美食,和當年夥伴張毅、楊惠姍在上海當起時尚餐廳的總經理
發明又中又西的菜色,如導演般統馭中外口味

報導的最後記者問:
你們現在一個長住上海,一個住台北。這兩個城市的特點是什麼?
舒說,
台灣的人情味是說不出來的舒服。有些朋友在上海購地置屋,但回到台灣,一下桃園機場就放鬆了
余說,
這兩年台北變安靜了。但是不能看電視,一看電視感覺又不對了〔舒接腔,看電視是個壞習慣,要特別避開〕
余接著說,
台北人寂寞卻熱心,我在路邊打電話問餐廳地址,旁邊的路人竟然親自帶我去
在上海做生意,原本只是做件小事,但上海會逼著你快速膨脹
像台灣人去開麵包店,一下子就開一百家!
舒也說,
上海是失意中年人的夢想之地,人越失意,上海的用處會更大
人如果想找尋新的可能,上海就是他投射的點

我覺得,上海是一點洛杉磯、加一點香港、加很多台北,她像是老台北的前身
來自大陸各地的人,因為工作或什麼原因去到那裡,現在也無法回到原本的地方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ven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