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0年9月18日的遊記(對啦,就是兩個月前的遊記欠到現在咩)。
是第一次跟布魯駕車出門玩耍,既日月潭日月老茶廠,之後的最後一站:紙教堂。



紙教堂Paper Dome(新故鄉見學園區)官網
地  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桃米巷52-12號。
電  話:049-2914922
開放時間:週日到週五 AM 9:00-20:00
     週六和國定假日 AM 9:00-21:00



全票$100/優惠票$50/可全額抵消費。
交通資訊請見官網。想對紙教堂Paper Dome有更深入的了解,請參閱官網連結。



不算刻意安排,布魯在這天的南投一日遊行程最後,駕車載小七抵達紙教堂。
傍晚天還亮著,布魯說:這個時間去紙教堂,日景和夜景的美都讓妳看到了。



關於紙教堂的見學概念:(以下資訊參考自官網介紹)
桃米位在南投縣埔里鎮,是中潭公路旁的一個小山村。九二一地震後,桃米在各界合作下,從豐沛的家園山水出發,循著教育學習觀念改變行動實踐的策略朝向生態村的願景出發。



那其實,這座紙教堂,是在日本誕生的。



1995年1月17日一場芮氏規模7.2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造成神戶市6萬7千多棟房屋全毀,4千5百多人罹難。地震伴隨大火讓長田區野田北部9百戶有70%房屋全毀,轄區內的鷹取教會被燒得只剩下一尊耶穌像。



地震災情透過媒體不斷放送到日本各地,超過百萬名志工投入災後救援重建工作。家住東京,擅長以堅硬且成本較一般建材低廉的紙管做為建築的結構材,並廣泛運用於災難時臨時建物和難民營的避難所的土反茂建築師看到各界人士於災後第一時間紛紛趕到現場投入救災工作,自問:身為建築師的我,究竟能夠做什麼?土反茂前往滿目瘡痍的野田北部找到鷹取教會。為了讓集結教會的志工們有更理想的工作環境,土反茂主動跟神田裕神父提出:可以運用紙建材輕巧、組裝迅速的特質來興建「紙建築」的構想。

神田裕神父一開始婉拒土反茂的建議,告訴他,在社區還沒重建完成以前,沒有重建教堂的打算。其後,土反茂承諾願意承擔籌募1千萬日圓的興建經費和義工的招募,終於取得神父的首肯。



Paper Dome以58根紙管建構成的橢圓形空間,每根紙管的抗壓強度是6千936公斤,抗彎強度是每平方公分是85公斤。構想來自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為羅馬教會建築教堂所使用的概念。利用紙管構成的橢圓形與外牆之間的空間形成一個迴廊,屋頂棚幕透射天光入內。集會所和教堂雙重身份的紙教堂Paper Dome是震後重建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直到,1999年從日本拆裝移築台灣。



1999年9月21日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襲擊台灣中部,位居台灣地理中心的埔里鎮在這一場地震中共有6206棟房屋全倒,205位鄉親罹難。震後第六天,日本「神戶元氣村」的義工們趕抵埔里,進駐在謝緯紀念營地與台灣志工投入搶救、搭建組合屋等行列。日本的學者也前來分享他們的重建歷程與社區營造的經驗。



2005年1月受邀參加阪神地震10周年紀念活動的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得知隨著復興的步履,紙教堂Paper Dome計畫拆除移建,在他上台致詞時說:「當Paper Dome功成身退之後,能不能將它移築到台灣,作為台灣和日本在社區營造及地震社區重建的交流平台?」如此意外開啟了Paper Dome台灣再生的契機。



「Paper Dome竟然可以成為台灣跟神戶連結的重要象徵,這是令人感到高興的。」一手看著Paper Dome從興建到拆除的神田裕神父說。



紙教堂正前方的小山坡原是一畝水田,中潭公路興建時被大量土石填成一座小山丘。其後動工將原本的象草剷除,種下台灣原生樹苗。從這裡居高臨下,紙教堂園區盡收眼底。



丁芳池:紙教堂的所在地是佃農出身,歷經1917年1999年埔里兩次地震浩劫的塗丁芳老先生在「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後,從地主手中放領而來。



塗老先生臨終前告訴兒子,這塊留著血汗的土地千萬不能變賣,但若有機會可提供作為公共使用。在紙教堂擇址再生時,因塗先生的支持讓Paper Dome在依山傍水的環境中有了新家。





這晚剛好適逄園內舉辦921十週年晚會活動,等待天黑的時候,坐在這裡咖啡、蛋糕、談心。



晚會受邀演出除了超偶出身的江明娟,還有我們那個年代的名歌手(南方二重唱、于台煙)。
選唱的幾支曲目勾起了咱們許多舊時回憶,還能跟著哼唱幾句呢。



以很日式fu的公廁。



這是,我們第一次靠這麼近合照。(很喜歡這張照片裡的布魯,有被電到的感覺)

小七:你怎麼這麼酷,在想什麼?
布魯:沒想什麼,是很緊張,妳靠這麼近..
小七:哈哈。

到這裡為止,我們之間的氛圍只是曖昧,還不是戀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ven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