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連假返鄉,炙熱難耐的天氣,有什麼理由不到河裡報到呢?是不?
以下圖文刊於2012年8月25日。
之前FB打卡在這條我說它是美濃神祕河的戲水照。
引起一些朋友好奇問我:這是哪裡?
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這裡是哪裡?
它甚至沒有一個確切的觀光地名。
今天抽空在網上搜尋,終於找到該怎麼抵達這裡的說明了。
我還意外地發現,溪谷上面那座石母宮(我爺爺也是創辦人之一),
原來,它是有傳奇故事的,而且我相信歷史記載上的傳奇,是真實的。
先說這條我口中的神祕河,有美濃「生命之源」美譽的中正湖源頭水,
在靠近廣興里石母宮前的羌仔寮溪,要怎麼來?(找得到石母宮,它就在廟的正前方)。
據我所知,仍有大部份美濃人都不知道石母宮正確的位置。
可經由廣興國小前的田間小徑,往山腳下移動約四百公尺,
再沿著羌仔寮溪旁小路前行約二百公尺,即可看到石母宮。
這裡提供一張打卡定位的衛星地圖,希望加減能派上用場(按我看圖)。
石母宮前的羌仔寮溪每到夏天雨季時節,山上的雨水流下匯聚於溪溝,
水質清澈,並不因大雨造成混濁。
由於溪床用石礫和水泥舖過,水流平緩流過,
正上方有一塊水泥搭建的石母宮停車場形成天然的遮蔭,
躲在橋下不怕日曬,還能雙腳泡在冰涼的水裡,煮食野餐,
真是個閤家野餐戲水納涼閒聊的好去處啊。(要有公德心,垃圾記得自行帶走哦)
熱麵燙手,放在水流過的溪裡攪拌一下,就涼了,哈哈。
七爹娘和親戚朋友也常相約來這裡野餐,你妳有在溪邊吃現煮燒酒雞的經驗嗎?
這隻土雞還是早上現宰的咧,太銷魂了簡直是。
不想太麻煩的話,黑白煮的什錦麵也是不囉嗦的人間美味呀。
今年夏天,這種不用花錢的消暑戶外活動被我跟到兩次,
第二次是颱風大雨過後,水流清徹小急,太適合炎炎夏日了。
再來說石母宮的傳奇故事,石母宮用客家話來說叫:石頭崖。
(很可惜,事先不知道這宮廟這麼傳奇,要不也給它多拍些照片紀錄一下)
位於美濃鎮興隆里的「石母宮」緣起於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
鄭成功在收復台灣後,率眾屬備兵糧從關廟進來一路往東,入內門再渡旗山,
深入美濃後興建密地藏糧備武,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來到此地的鄭成功發現山谷中(今石母宮現址)有一座天然巨石,
形似一位婦女端坐其上,在左右兩旁各有一塊類似豬羊牲禮的巨石,
因鄭成功思母心切睹物思情,遂命軍中石匠刻上「懷志國母一品夫人」於巨石上,
左邊並書有「大明永曆十六年清明節立」,
大款更書賜國姓晉漳國公延平郡王加封招討大將軍鄭成功。
因此,這塊宛若慈母般的巨石,便成了石母娘娘,
只要家中幼兒難養,都會抱往石母宮前,叩求石母娘娘庇佑,
只要讓孩了的手接觸到左右兩粒狀似母乳頭的突點,
或是以奶瓶裝水靠近突點後讓嬰兒吸飲,孩子就百依百順不再煩鬧。
由於石母娘娘深得鄰近鎮民的信賴,才倡議興建廟宇奉祀,即今日的「石母宮」,
石母宮原本的三塊巨石,是曝露在山林之中。
數十年前一場狂風暴雨大巨石的頭部被閃電雷辟斷,信徒們遂捐款蓋廟以防再遭天變。
我的爺爺,也是當年籌建石母宮的創辦人之一,
知道了這段歷史典故,小七與有榮焉。
石母宮一樓正殿為「成功寶殿」,
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的神像,神像底座書「開臺聖王」。
二樓才為「石母殿」,神桌上供有一尊女神像,
神像執握權杖,底座書有「國太一品夫人」,即鄭成功之母,日本九州籍的田川氏。
神像兩旁各配有宮女一尊,手執宮扇。
國太一品夫人神像的後方,即是那塊「石母娘娘」巨石。
有此一說:
石母宮內的三塊大巨石雖被竹頭角當地的居民喻為豬羊牲禮供獻拜母之像,
如從巨石外形觀之,似台灣島與金門島簇擁廈門之勢,
這也難怪一生奔波於金門、廈門及澎湖群島的鄭成功,
登陸台灣來到美濃看到這三塊巨石,自然衍生反清復明的重責大任。
還有這說:
仔細端倪石母宮內殿的巨石,有如一尊大龍龜盤踞之像,龍龜之眼明顯現出,
背上又似趴伏一尊小龍龜,衍生地靈的因緣,
從養鱉始祖鍾兆龍先生所飼養的五隻鱉開始,
到知名的甲魚精製造商加捷科技公司,
及美濃盛產養殖鱉業,多少沾上關連。
小七的伯父叔叔們還有一些美濃在地的遠房親戚也多以養殖鱉業致富,
七爹警校畢業後離鄉一直到警官退休才回鄉,
若是早年留在美濃養鱉起家,說不定現在我也是鱉大王千金吶(千金難買早知道吼)。
最後,這個六十幾歲的老頑童,是七爹,調皮得很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