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大師毛森江說過:
現代主義和日本設計思考的最大區別,在於禪。
建築是記憶人的生活的容器,
涵蓋氛圍,形體與心靈感受,就像溫度,聲音,味道,
它摸不到,看不到,卻能被感受到,這就是禪的建築,
同時也是日本建築的重要精神。
窗外是街,窗裡是間,一面玻璃牆分隔出街與間的關係,
自然風景多端的漸變,每天在這裡上演..
寫完留白水岸會館遊記先發之後(按我),心裡空空的,
又過了一個週末,很怕太快句點了我的春日美好小旅行..
由於CI得早,當日又只有咱們一組房客,Erica帶著咱們參觀了其他客房,細說了很多..
我喜歡減法的設計概念,簡單講,就是之於每個空間,
什麼樣子的設計是可以刪除的?
什麼地方的規劃又是可以不要的?
按照這種設計概念發展下去,
以後我家客廳應該只會有一張沙發一盞立地閱讀燈和一面書牆,這樣..
那好吧,我可以接受再有一張來放兩杯咖啡的小圓木桌,不能再多了。
然而,對照留白水岸主人kevin創造出來的這些.. 還有那些.. 卻是缺少哪一樣都不行。
少了哪樣,故事就少了那樣啊,那可不行。
Erica說這張桌子可是薀藏著老祖宗的智慧呀。
的確是,有著古典的紋理外觀和智慧收納的功能設計呀。
玻璃窗外的玫瑰長得高大,它不歸小王子管,它是Erica細心關照的寶貝植栽。
Erica說:後來我才知道玫瑰木長得粗壯可以製成高級煙斗,那可要認真照料守著它啊..
右三是主人設計的原木桌。
A棟一樓的公廁,木質與鋼構的洗手台也是主人設計。
說是公廁,卻乾淨芬芳舒適得像一個小小的起居間(洗手台前還舖了毛毯),這樣。
A22二樓雙人房/二小床/田園景觀
A21二樓雙人房/ 陽台面冬山河景
據說這是主人最喜歡的房間。
有三面窗景,採光充足。
慵懶的陽台吊椅。
主牆電視上方陶藝作品是出自劉榮輝陶藝家之手,細膩的色彩漸變,用相機拍不出它的美。
浴室也很精彩。
除了手工鏡(我很喜歡),原本是只出現在牆上當腰帶花式的磁磚(因為昂貴),
在這個房間裡奢侈地出現在整個地板,整個浴缸底..
不去細看,還以為是投射造成的光影效果,踩在腳下有一點點顆粒的觸感,止滑又舒適的。
(註)木目調:日本裝潢專用辭彙,泛指具有木紋的材料。
A31三樓雙人房/河景。
留白水岸每一個房間選用的每一片地毯,我都很喜歡,特別是A31這張,好秋天的大地色系。
主牆電視上方陶藝作品同樣是出自劉榮輝陶藝家之手。
這是全棟唯一一間有露天雙人浴池的,並且獨立在一個超大陽台上。
這視野,也空曠得太令人害羞了。
別擔心,房內還有一套高級舒適的衛浴,
然後這三角靠牆設計的梳妝鏡台我好喜歡吶。
A32三樓小閣樓雙人房/田園景觀
這個房間讓我充滿了驚喜。
除了有我喜歡的紫色調,還有一些說不上來的氛圍,就是很喜歡。
然後Erica告訴我:其實主人在設計每個房間時,心中都有一個預設是什麼樣的人會住在這裡面的想像..
而這個房間,老闆想像中會是一個作家住在這裡,又或者是像誠品人那樣氛圍的文人可能會喜歡這樣..
Erica說到這裡,我已經太驚訝了(若不是巧合,就是Erica會通靈,已經感應到我待過誠品六年),
總之,難怪我這麼喜歡這個房間,完全是量身打造的喜歡啊(筆記)。
樓中樓設計的二樓是堅硬鋼板雷射衝孔噴白鋼架,king size的床鋪讓人有在雲端中醒來的錯覺。
踏上去時我有點害怕它的耐重度,畢竟咱們也是"很有份量的"身材,
不過我想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安全無虞的。
是不是很棒,不但充份利用了空間,整體設計的實用性與空間美感都同時兼具了。
依然是手工打造的銅鏡,依然是主人設計的原木洗手台。
當然還有,依然是有個深呼吸的觀景小陽台。
B3/一樓獨棟雙人房。
據說,這是作家黃春明最愛的房間,原本沒有這張書桌椅的,為了黃春明寫作方便,而增設的。
這個房間是B棟後方的建築尖角設計位置,因此它的廁所是狹長型的,
先是抿石子浴池,走到底才是洗手台梳妝鏡。
C區/一樓獨立房門出入/ 綠樹草地景觀/共有三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原木的小陽台。
最後是咱們入住的B棟(B1 VS. B2)
在任何搜尋引擎鍵入留白水岸,可找到許多篇關於B1房的分享,有興趣不妨去看看。
或者,還是喜歡咱們的B2房呢?
「本篇遊記同步曝光於瘋台灣宜蘭民宿網」